这些大V们总喜欢用“宽容”当挡箭牌,为那些道德出了问题的人撑场面,声称“给他们机会”。虐猫事件的考生苏某某被拒录后,他们又跳出来说“处罚太重”,觉得应该给年轻人点空间,让他们改正。
可是,央媒一发声,事情就变得明明白白,打脸那些所谓“宽容”的说法,网友们都心里有数。这次,情况比想象中的要严重多了。
几天前,桂林市人社局公布了事业单位的招聘考察名单,里面出现了一个叫苏志鹏的人。大家一第一名的成绩特别亮眼:笔试得了199.5分,面试84.3分,整体排名第一。没有悬念,他顺利被录用了,拿到了事业编制,成为平乐县同安镇的普通工作人员。
很多考生都在看榜单,焦急地盯着自己名字,希望能轮到自己。可仔细一有个细节引起了大家的注意:名叫苏志鹏的名字,竟然让人觉得特别熟悉。
很多人就开始翻旧账,挖出了去年闹得挺大的“虐猫事件”。一看名字,竟然和那只被折磨得惨不忍睹的小猫的嫌疑人同名同姓。这难道只是巧合?还是说,真的是同一个人?假如真是同一人,那事儿就大不同了——毕竟他可是个“虐猫狂魔”啊!
网友们都炸了:“怎么还能让这样的人上岗?”“这种败类,难道不该承担责任吗?”“绝对不能让他进入事业编制!”压力越来越大,相关部门终于站出来回应。
他们确认,名单上的苏志鹏确实就是去年曝光的虐猫事件的当事人。根据规定,一经查实,将取消他的招聘资格和考试成绩。这下,大家都松了口气,觉得事情算是明明白白了。
网友们也没搞错。这个人之前的所作所为,早就超出了“恶毒”的范畴。那天,一个叫杨明的华中农业大学女生在朋友圈贴文,描述她无意中在宿舍门口发现了一只死掉的小猫——已经僵硬,全身多处伤痕,甚至用胶水拼成“死马状”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只猫竟然是被毒死的。
一时间,校内的流浪猫保护群组都惊了,他们一直在做志愿工作,帮这些流浪猫绝育、驱虫,照顾得很细心。结果,他们发现有人非常可疑,仔细搜查聊天记录时,直接质问那人:“你每次发内容后,小猫就会不见或者死掉,你怎么知道的?”甚至有人怀疑,他在找机会行恶。
调查之后,证实真的是那位“嫌疑人”。他竟然把研磨成粉的剧毒药物,多次投喂给校内和隔壁院的流浪猫,总共害死了20多只猫。更荒谬的是,他的理由竟然是自己精神不好,觉得这些猫影响了他。
这事一曝光,网上立马沸腾。不少爱猫人士纷纷谴责,学校也在12月发布通报,确认他的行为严重恶劣,作出处分。奇怪的是,这个“恶魔”似乎还没有被开除学籍,居然还顺利毕业,甚至报名了公务员考试。
有人说,他的成绩还没有被取消,还是在考察阶段。直到后来才公布取消了他的成绩。到这里,事情似乎都平息了,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还是有人为苏志鹏鸣不平。
甚至有人觉得,他没被录取,是单位的损失。那这个“挺身而出”的狂人是谁呢?正是著名经济学者——宋清辉。
他为了“为苏志鹏鸣冤”,连续发表两篇文章。一篇里,他说网络上的“舆论绑架”太严重,应该原谅这位“虐猫考生”,甚至还认为他进入体制后,有望为动物保护做贡献。
另一篇则更夸张,主张不要把有道德瑕疵的年轻人推到社会的对立面,要耐心引导,还希望体制内部给他机会,让他“有前途”。
这些话一出来,马上引起网友们的反感。有人质疑:你这是在“护短”还是“抬杠”?一个明明作恶的人,值得这样帮他说话吗?
不光宋清辉,知名媒体人胡锡进也跳出来辩解。他说,虽然虐猫行为令人发指,但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过激行径,就全盘否定他们的未来,还说年轻人犯错很正常,应该给他们改正机会。
结果,网友们纷纷吐槽:“这简直是在侮辱我们的智商。”之前他们就多次为虐猫者说情,包括宋清辉还在“虐猫考生没被兰州大学录取”那事上,把那所大学骂成“应试教育的悲哀”。
众多网友的想法都没有变化,他们坚信,严明的法治社会,制度的底线不能轻易被突破。
就在双方争论不断时,人民网还站出来发表了观点,直言:拒绝让虐猫者进入公务员队伍是合理的。桂林市的人社局招聘公告里明确写着,要“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”。苏志鹏的这些行为,明显跟要求背道而驰,用人单位有权拒绝,把风险降到最低。
报道还提到:“对弱者手下留情谁都懂,但放在职业岗位上,怎么保证不让恶劣的品行影响工作?要是给他改正的机会,谁来担责?”这句话扎得直,点出了关键。
不少网友都觉得,这是说到了点子上。一个连小生命都能下狠手的人,又怎么能在基层工作?他将来可能对群众、对工作都不负责任。不能让这些没有“道德底线”的人,轻易进入公共岗位,否则,后果不堪设想。
这次事件,再次提醒我们:不管有人怎么替他们辩解,社会底线不能突破。关于善恶分明,不是一句宽容就能抹平的。每个人的抉择,都会影响到无数人的生活,也决定了我们的社会能不能走得更远。
睿迎网配资-哪些证券公司比较好-港股配资-长沙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